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 | 儿童心理学家:真正的儿童画,是闪耀孩子思想的光辉!

李甦 思维智汇 2021-12-23

当小朋友画画时,他们在画什么?孩子学画画,什么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呢?

李甦,一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儿童心理学家。多年来,她对孩子“怎么学画画”这个事儿做了很多研究。她说:


当孩子的作品达不到我们成人想要的状态,我们就给一个具体东西让孩子去照着画,或者是规定了画的方法、步骤、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画的东西看上去还不错。但是长久以往我们的孩子就没了思想,也没了能力,反正老师不教我也就不会画了。


关于孩子画画这件事,一起来听李甦的分享。


其实我们根本不懂孩子在画什么!


儿童画有很多独特的表现形式,他们在绘画中会用典型面的画法。


典型面是什么意思呢?比如图上有一头小猪,小猪的侧面就是它最典型的一面,所以在儿童画中我们很少会看到孩子画正面的猪,一般都是画侧面的猪。



很多动物的典型面就是它的侧面,还有我们的交通工具也是侧面。我们人的典型面是正面,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正面的人是儿童绘画中非常常见的主题,而且正面的人的两个胳膊一般都会一直伸着放不下来。


儿童画中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们会用透明画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生活经历。这是一个德国小朋友的作品,他把他吃饭的整个过程,包括吃了多少,还有饭粒在肠道消化道当中运动的轨迹都画得非常清楚,非常可爱。



儿童画还会使用混合视点的方式。这个小孩画的是一家三口去吃龙虾,在这个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夸张的画法,龙虾很大,占了整个桌子的一整面,而且画的龙虾是从上往下看的一个俯视的视角。



他自己是画的正面的,而他的爸爸妈妈很遗憾,只能像散开的花瓣一样围在桌子的旁边。这就是儿童画中非常有趣的地方,但是我们通常都会忽略掉。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在我的演讲之后,大家应该就会清楚。


这是西班牙米罗的作品。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当我们站在大师的作品面前我们通常会想什么?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觉得看不懂。



我想除了我们看到的画面上的一些图形、颜色、线条等等,我们其实特别想知道的是,画家想通过这样的一些外形去表达什么,他们想要向我们诉说什么样的想法和思想。


可是当我们看到小朋友的作品的时候,通常会想他们画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很少会去关注小朋友们想通过这样的图形、线条表达什么。


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同样都是绘画作品,站在大师的面前和站在孩子的面前,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就有点不太公平。


我是做基础研究的,多年来就是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但在最近的十多年,我在尝试把我的基础研究的结果和教育实践相应用,所以我开始给孩子上课,想在最自然的场景中观察小朋友画画的状态。


这是一个小孩画的妈妈。他妈妈是卷发,戴眼镜,穿着红色的衣服,妈妈很喜欢梳妆打扮。



妈妈进了屋子里,小男孩很想知道妈妈在干什么,打开门一看,惊讶得伸出舌头,以为是妖怪来了。



其实是妈妈敷了海藻面膜。



大家看完这个画都会心地笑了,我想大家一定get到了画中小朋友的真情实感。


所以我们想,“儿童画”这三个字当中最重要的是“儿童”,儿童画中必须有儿童,有儿童就得有他们的思想,就得有他们的情感。


在很早以前,我们中国一个非常有名的艺术家丰子恺先生就谈到:


你只要仔细地去观察小孩的作品,就会看到他们的每一笔都是从他们的小小的美术心中流出,每一幅画都是小小的感兴所寄托。


小朋友到底是怎么“越画越像”的?


这是我进行这项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也在我在研究工作当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画的呢?


2岁之前,乱涂乱画,自由表达


在2岁前,我们通常会把它们叫作涂鸦,而且还是早期涂鸦。最早的有些小朋友,在1岁前后,如果他们能接触到画笔和纸张,他们就会很随意地在画纸上留下一些痕迹。这个痕迹由于动作技能发育还没有成熟,所以很微弱,但这个痕迹对于孩子来讲很重要。它可以告诉孩子,我原来是可以留下点东西的。



随后他会通过动作上下来回开始画,最早出现的是向下的动作,画出这样的线条。然后慢慢开始左右横扫,再发展一点,就学会上下推拉。


那么接下来应该画点什么了呢?应该画圈了。这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有控制的像毛线团一样的东西。这个阶段对于小孩来讲,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充满野性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的小朋友是非常喜欢这种活动的,因为几乎没有小孩不喜欢乱涂乱画的。



用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阶段就是,动即快乐。只要能够动起来,就会让孩子们生理上有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这时候的小朋友在画画前没想过要画什么东西,主要就是想涂一涂,但在涂的过程中他可能会找到他想要表达的东西。


在这个时期,我有一个建议:


家长要立规则,给他找地方。我们可以在家里给他找一个专门的空间,贴上大白纸让他画,并且告诉他这个地方你是可以乱画的,其他地方是不可以的。有的时候他可能会忘记规矩,多提醒几次就好了。


2到4岁,“失败”的写实


在2到4岁,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绘画过程中出现的这样一些形态,会偶然地发现,原来我画的东西好像跟生活中的有些东西很像。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的这个部分,等他画完之后他说这是一个大树干。这个也是,在画完上半部分之后,他忽然觉得和家里见过的小鸟很像,所以他在下面又加了很多条腿。



偶然发现的相似性让孩子开始慢慢找到可以表达事物的一个工具了。随着不断增长的年龄和增加的绘画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会画出越来越贴近生活的物品形状。


在左边的图上有一个红圈画的东西,小孩会说它是一把菜刀,他会从这个外形轮廓上,去寻找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可以用它来表达的。在右边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上下直立的图形,小孩说这是梯子,旁边是水。



这是小朋友画的我,大家觉得像吗?很像的。脸上那两个大圆圈不是我的眼睛,我没那么大的眼睛,那是我的眼镜。因为我很爱笑,所以他把我的嘴画得非常大。在画画的时候,我的头发比现在要长,所以他把我整张脸周围都画上了头发。



我想请大家看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我的两只手,有一只手上长着两个指头,另一只手长了六个指头。这个年龄的孩子其实很清楚人一共有几个手指头,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画?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不要求写实。我不想画得和你一模一样,我只是想用这个东西来代表你有,代表你的指头很多而已。所以这个时期的儿童画是在形态轮廓上很相似,他没有想着要忠实地复制现实,他是希望去代表,去表达。


还有一些比较典型的人物形态。刚才我的那个形态已经画的是比较漂亮的了,这个是相对来讲比较丑的,我们把他叫作蝌蚪人,他基本上是没有躯干的,四肢直接从身体当中伸展了出来。



这是最早期的人物形态的萌发,也是这个阶段所谓的失败的写实主义,就是我想画得更像,但是由于很多认知能力的局限无法实现。


比如注意力。小孩在画画的时候,被一个声音吸引之后,回来就不知道刚才在画哪儿了。还有些小孩记忆力不好,一次能够想起来的就那么多东西,在他的画面当中,这些就达不到我们讲的各个部件都特别完整。所以我们把这个时期小孩的作品叫作“失败”的写实。


4到5岁,进入理智写实


等孩子长到4到5岁的时候,就进入了理智写实。这时候他们的作品我们就能够看懂了。而且这时候小朋友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画的东西让别人知道自己画的是什么,所以他会把头脑中对于这个事物的认知全部画出来。


我们可以看到左边的猫咪,它的四条腿全部都画出来了,而且是俯视的,让我们从这个角度能够非常清楚他画的是什么东西,包括长耳朵的,带尾巴的,这是他画这一类事物共同的一个特征。



右侧是一个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三维的模型让孩子照着画。大家可以看到,它向我们传递的就是一个信息,人在船里,至于我们能不能看见这个船里的人的腿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且他自己还在船上面的烟囱里画了烟,而这在模型中是根本没有的。他只是想告诉别人他画的是船,船里面坐着一个人,这就是理智写实时期小朋友的作品的特点。


这个时期的孩子画出的人也基本就是我刚才说到的正面的、直立的,双手一直打开放不下来的人。


在这个基础之上,孩子慢慢进入了视觉写实,这时候我们看到的作品就已经很不错了,能够比较真实地描画我们环境中的一些事物。



我以这个模型来给大家分析一下,理智写实和视觉写实的差别。理智写实就是去描画他看到的一个事实,就是想告诉你我画的这人是在马上。视觉写实的孩子就能够真正地做到我看到什么画什么,我看不到的我就不会去画。



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画得越来越像呢?其中很重要的是他自己的一些认知的能力。


我刚才谈到了,有些小朋友在画画中会采用不同的观察策略。我们可以观察孩子画画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看一眼就不再看了埋头画画,还有的孩子是边看边画,这就会令他们画出的东西有很大的不同。


还有小朋友的记忆力,画画的时候的计划性、组织性等等,都会影响到他的作品。另外小朋友在发展过程中还会有很多社会经验,包括老师的一些语言引导和小朋友的讨论,以及他对作品的欣赏等等。


但是最最核心的推动他发展的动力是小朋友自己,在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表征洞察力。另外一个跟小朋友自身比较相关的,就是他的愿望。


想让孩子画得像,到底重要不重要?


儿童绘画的发展是需要时间的,它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逐渐从一开始的涂鸦发展到画得越来越像。到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特别想让孩子的画得像,那么这件事情到底重要不重要?


以这个创可贴为例,4岁多的小孩会把它不同的部分拆开又拼贴在一起,这反映了他视觉加工的一个特点。5岁的孩子完全把它改造了,画成了这个样子。我们后来问他,你画的是什么呀?他说他画的是花。




这个研究带给我最大的思考就是,即使是我们让孩子照着画,孩子也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想法,他有自己对事物的一个主动的认知和加工的过程。大家试想,如果我们长期让孩子照着老师的画来画的话,我们的孩子会怎么样?


所以儿童的绘画完全不等于最终的作品的样子,它不是一个作品的制作的过程,在儿童的绘画过程中,包含了很多他的思想过程,以及他的思维活动的过程。


我有时候在思考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们其实一直在接受美术教育,但是在长大之后,好像画一幅画对我们来讲很难。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刚才我讲的,孩子在发展中需要自己发现表征的意图,需要自愿把想表达的东西探索到一种方式,把它主动地转化到画面上。


这样的一个过程,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是缺失的,所以可能我们大了很难去自主地画一幅画。这是我在看到小女孩作品的时候感到特别难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儿童画中我们还是没有看到儿童的思想和想法。


不随意,不放任

怎么支持孩子去画画、去表达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就想知道,那我们是不是让孩子自由画、随意画就是好的呢?我想跟大家说,自由不等于随意,也不等于放任,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从来都不应该是孤立前行的,我们需要给他们的发展保驾护航。在这么多年的实践研究工作当中,我们找到了一些方式,能够支持儿童去找到他们自主的表达。


我们首先要丰富孩子的经验。这幅画是小朋友在学了爬行动物的知识之后画的一幅爬行动物的午后。上面有三个蜥蜴类的爬行动物,一个是在树干上端着酒杯悠闲地休息的壁虎,另外一个是趴在树杈上伸出长舌头正在捕食的变色龙,在阴暗角落里还藏着一只蜥蜴。因为蜥蜴是变温动物,它刚才已经在太阳底下晒得很暖和了,所以这个时候它要躲在阴凉处休息休息。



除了这种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经验之外,美术的经验同样也是应该丰富的,所以我们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方式让他们去探索图形、颜色和线条。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还要提供支持,让孩子去运用这些东西,让他们把这些变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观察能力是儿童画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但是观察不仅仅是看,它涉及很多感官的共同作用,所以我们经常会给孩子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摸、闻、品尝。经过这样的过程之后,这些东西就真正地走进了孩子的心,他们画出来的作品就会生动。



这是一个还不到5岁的小孩在观察后画的榴莲。这些是没办法一笔一笔地教出来的,是他们自己观察体验之后画出来的非常生动的图画。



除了观察力以外,我们还要设计一些活动去支持小朋友的想象力的发展。这个活动小朋友特别喜欢,我们在图上面的不同位置画上大小不同的圆,让小朋友可以通过添加一些东西把它变成另外一个东西。对于年龄特别小的小孩,我们可以让他们去想象一个东西像什么,通过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让他去联想。我们还可以让不同的颜色和图形结合在一起,变换方向。



我们还会基于儿童的经验给一些表达性的任务,让他们去画。比如我们让孩子以树为载体,来表达高兴的树和生气的树,其实就是表达情绪。


左边是一个小姑娘画的,她用了明亮的暖色来画了一个高兴的树,最值得一提的是树根,她画了很多棒棒糖,让这棵树从根上甜到了叶子上,旁边还有一只小狐狸也拿着棒棒糖。右边这个图是一个小男孩画的,他虽然画的不是特别复杂,但是用圆润的线条和温暖的颜色表达了一棵高兴的树。



下面我们看生气的树。左边这个男孩画的简直是一个怒火中烧的树,他用了很多尖锐的图形,还有强烈的红色。右边是一个小姑娘画的,她画了一个扭曲的树干,最重要的是她还画了一些飘落的树叶,人在生气之后的确会有一点点的落寞失落。



还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建立孩子语言和绘画之间的联系。我们会让小朋友主动去讲述他的作品,跟小朋友分享他们作品当中的一些经验和经历,还会用一些故事来激发孩子的想象。


这幅图是我自己编的一个水果大聚会的故事。大致情节是葡萄在夜晚变出了彩灯,桔子小姐把自己的桔子皮剥下来当裙子来跳舞。这个是石榴大哥,它包里背着一个小东西露出了棕色的带着毛的脑袋,其实就是猕猴桃。



到最后我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尾,我说他们都在很快乐地开Party的时候,有一个黑影来到了水果聚会的现场,但是我没有说这个高高瘦瘦的黑影是谁。这个小孩画的是芹菜大叔。


我们就是通过这样一些方式,在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给孩子影响。每当我们的孩子画出非常好的作品,我们也非常开心。


其实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接触过很多孩子,几乎没有孩子不喜欢画画,也很少有孩子不会画画。我想说的是,画画不应该是那些有天分的孩子才能进行的一个活动,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都应该有这样的机会,去体验主动思考和自主表达带来的快乐。


在这么多年的研究工作当中,心理学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儿童发展中的一些普遍的规律和特性,而我自己看到的更多的是儿童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在个体差异中最明显的就是发展速度和方面的不同。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孩子一开始画得很好,很快速地能表现很多形态,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停滞不前了,而且有时候这个时间会非常长。这时候最着急的是家长,所以这时候我通常都会劝说家长,你别着急,我们再等等看,他可能很快就会发生变化了。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观察到的是孩子外在的行为表现,他内在的心理和脑当中发生了什么我们是看不到的。有的家长坚持住了,他会看到孩子非常快速地发展。但是有的家长放弃了,觉得孩子没有绘画的天分,所以很遗憾。我每次看到这样的孩子都很无奈,我希望我们的家长要有理性,多坚持。


做了这么多年的研究工作,孩子跟我的每次对话,还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的研究注入了非常强大的动力,我也很享受在其中的快乐。我做的所有的这些工作,都是希望我们的儿童画能够闪耀出他们自己的思想的光辉,这是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最好的回报。


来源 |  问对教育

编辑 |  思维智汇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小编推荐

干货 | 提升孩子的记忆力,需要给他适度的记忆压力

干货 | 脑科学对于课堂的三点启示,你一定要知道

干货 | 北师大校长董奇:从脑科学的角度,我们该如何改进当下的教育?

干货 | 培养孩子的深度学习、独立思考能力,责任人是你

干货 | 耶鲁大学青少年研究发现:孩子的成长十分有规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